火眼看书
当前位置:火眼看书 > 现代言情 > 总裁豪门 > 重生之拯救宋徽宗

第一章 灭门九族的圣旨

小说:重生之拯救宋徽宗 作者:宋朝大军师 更新时间:2018/10/9 14:41:01 字数:3025 繁體版 全屏阅读

    宋徽宗九年七月,一队御前侍卫打扮的官兵轻车简从,以四百里加急的速度直奔宋辽边关而来。没有人知道他们直扑边关的目的,只知道他们一路过关趋州,毫无阻碍地畅行。领头的是一个年约四旬的文官打扮的男人,还有一个年约五旬的太监。

    领头的男人是兵部郎中郑居中,原系开封一落魄举人,后因其女郑媚娘入宫,被宋徽宗封为昭媛。所谓一人得道,鸡犬,皇上赏了他一个兵部郎中的六品官,成了一个京官。

    太监姓刘,年幼家贫,只得净身入宫,已有四十多年。先后服侍过两个皇帝,到宋徽宗已经是第三个了。靠着的政治头脑和的宫廷斗争经历,一路走来,倒也平安无事。刘公公祖籍荆湖北路(湖北)鄂州,如今家中已无什么亲人。

    郑居中和刘公公此去宋辽边关小南关,是为宣旨而去。因童贯监军西北数年,且与当朝太师、宰辅蔡京勾结。二人一手遮天,不仅侵吞军饷、粮饷,还虚报官军和马匹数量。小南关游将军余石辉密报朝廷,不想奏折尚未到京,即被童贯查知。不知怎么被郑居中得知,参了一本,说有人发觉余石辉将军与辽朝有私下往来。徽宗朝政向来被蔡京及其他朋党把持,要拿下一个不入流的游将军,还不是眨眨眼的事情。蔡京、童贯等添油加醋,徽宗便不问情由,下旨灭其九族。郑居中和刘公公正是为此事而来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在通往边关的驿道上,一匹白的快马在不停地狂奔。尽管速度已经很快了,但马上的汉子依然不停地挥动马,驱使白马拼命地奔跑。

    马上的汉子叫刘通,是开封城内四海镖局的镖师。掌柜朱富贵不仅在江湖上有一定的名望,而且和京城素有往来。当他无意中得到余石辉即将被满门抄斩的消息,便告诉了刘通。不仅因为他知道刘通的刘华是余石辉的副将之一,而且还知道余将军是自己救命恩人的侄子。且素闻余石辉爱兵如子,镇守边关十年,杀敌无数,深得百姓和官兵爱戴。朱富贵不心这样的忠臣良将被奸佞小人所害,因此告诉刘通,让他前去送信。刘通一听,来不及准备什么,便上白马急急往边关赶去。

    宋太祖自己是武将出身,开国立朝以后,明确规定镇守一方的武将每半年更换一次,其目的自然是不想有人像自己一样来个“黄袍加身”。但这样一来,就造成了将不识兵,兵不识将的局面。小南关与辽边界接壤,长期处于混乱状态。余石辉原来是一个衙役,因与县太爷不和,一气之下投奔了在小南关当小将的叔父。后来叔父在与辽军的冲突中战死,余石辉就坚持留下来,从一个小兵,干到镇守小南关的将军。虽然宋朝有武将半年一换的规定,但小南关常年冲突不断,再加上环境艰苦,基本上没有人愿意接替他,他也不愿意换。因此,他算是镇守小南关时间最长的将军。

    刘通的刘华,原本在江湖上是个毫无名气的。好在家中宽裕,其父刘延北便把他送往蓬莱,拜一个隐士学习武。学艺五载归来,正值家乡与辽开战,便加入保卫家乡的抗辽斗争中。其师弟张同、师姐雷凤、师妹全宛如也先后加入其中。四人夫高超,不久便成了余石辉的帐前猛将,为余石辉的左膀右臂。除了给余石辉报信之外,刘通还有一个目的,担心刘华卷入其中,况且他师姐弟四人都在其中。刘通担心万一,所以决定助一臂之力。

    刘通的父亲刘延北本来也是官场中人,曾经做过某州通判,因遭奸人陷害,不仅官职丢了,还差点入狱。虽后来查清与他无关,但他已无心,自己辞官不做。刘通已是四海镖局镖师,遇事沉稳,唯刘华混迹江湖,刘延北深恐遭遇不测,便将他送往蓬莱。他对刘华的要求就是不得再与江湖有来往,不得入。但家乡遭遇战火,辽人入侵,却没有阻拦其加入军。刘延北是个正直而善于变通的人,虽不善官场,但良知还有,因此算得上一个好官。可惜朝廷奸臣当道,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忠臣良将遭,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有识之士弃官归隐。

    小南关。宋军军营,帅旗猎猎,喊杀阵阵。虽是七月,烈日当头,但一身戎装的余石辉如一杆大旗,巍然屹立。训练场上的余石辉一丝不苟,十分严厉。他坚信训练场上多流汗,就可以战场上少流血。这样刻苦的训练,不仅没有士兵退却,反而斗志。就整体宋军而言,能够像余石辉这样坚持训练的十分难得。因为有《澶渊之盟》的签订,宋辽之间已经有百余年没有打过仗了,但是并不排除辽兵小股的干扰。许多宋军将士不仅缺乏训练,而且兵源短缺。一些当官的,上自朝廷,下至部将,纷纷。不仅把多报的军饷私自侵吞,而且还克扣军士的军饷,同时还把士兵当做自己的小工,四处役使,从而讨好上司和赚钱。所以这个宋朝的兵力表面上看来是十分的强大,号称军八十万,甚至一百万。其实,各地兵源奇缺,有五十万就已经很不错了。而且,这些兵大部分既不会马箭,更不具备当兵所需要的素质。这也就为北宋灭亡埋下了祸根。

    余石辉的目光威严地扫过训练场,刘华、雷凤、全宛如、张同正带着士兵分头训练,特别是雷凤、全宛如,虽是女流,但训练起来,却丝毫不比男儿差。正印了那句话“巾帼不让须眉”。余石辉暗暗赞许,庆幸自己有这样的部属和朋友。

    余石辉看看旁边的沙漏,已经训练了一个时辰。他大踏步走上检校台,拿起大鼓架上的大锤,咚咚咚地敲了起来。随着令旗的上下、左右挥动,训练场上的数千官兵立时变换着各种队形。这个时间,往往都是余石辉亲自擂鼓激励将士的时间。余石辉的目的,就是让他们在训练中不仅增强个人体能和素质,还特别注意队与队、营与营之间的配合,更主要的是培养士兵征战不息,爱国爱家的斗志。这在当时,已经是十分的难能可贵了。就是放眼今天,也同样是士兵必要的精神所在。

    突然,一个布衣打扮的老者走上去,拉着余石辉向中军帐走去。老者叫黄师公,是余石辉请的军师。黄师公今年六十三岁,是荆湖南路潭州人氏,精通武、排兵布阵和医理中药,据说其祖师爷是善于合纵连横之术的鬼谷子。原本在镜湖北路澧州天门山,很少过问世外琐事,不知为何来到边关,做了余石辉的军事参谋。

    进得帐中,黄师公将刘通请了进来。余石辉认识刘通,见他从京城赶来,想必是有要事相告。然刘通吞吐,言又止。余石辉不解,最后还是黄师公鼓起勇气,把刘公公和郑居中来军营宣旨的事告诉他。

    余石辉心中坦荡荡,自不怕别人诬陷他,况且他举报的情况属实。因此,他并不以为皇上回昏庸到如此地步。见余石辉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,黄师公只好说:

    “将军,可能您没有遇见问题的严重。如果只是一般的调查,刘通兄弟也不会千里迢迢一路赶来”。

    余石辉见黄师公说的有道理:“是啊,那你说说朝廷是怎样决定的?不会是听信谗言,革了本将的职吧?”

    “比这严重百倍”。黄师公见余石辉对朝廷的决定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,决定还是告诉他,“以通敌罪论处,灭九族。当然,这只是刘通兄弟目前送来的消息,还是非正式的,不必放在心上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灭九族?”余石辉不信,朝廷不会荒谬到如此地步的,但见刘通肯定的眼神,而且宣旨的人已经往边关赶来,想来事情是真的了,一时怔在那里,说不出话来。将军自古阵前死,但将军死在自己人手中的,却不是少数。君子坦荡荡,余石辉虽然心中悲愤,但也知道如果是这样,他也是无法挽回和改变的。少顷,他目光坚毅、步履沉稳地走出帅帐,走到检校台上,接过军士手中的鼓锤,地敲击起来,似要把这满腹的委屈与悲愤融入这大鼓中。

    黄师公跟刘通交待了几句,刘通点点头便悄然退去。黄师公走出帅帐,望着还在击鼓的余石辉,轻轻地走过去。眼前的喊杀场景和过去战争中的刺杀,让这个六旬老人感到压抑,眼中的泪水竟悄悄的顺颊而下。暗紫的布衣、飘飞的胡须都感到了一股来自莫名之地的冲击与侵染。此时的黄师公如一棵傲然的枯松,在陡峭的悬崖上与山风抗争。
小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

强力推荐

最新签约